Yinson Cafe

許久未發的朋友圈

· 2021-11-27

最近有件有點衝擊的小事,

我的舊微信帳號拿不回來了。

在那次對人情最絕望的時刻,

我留下了句「死在了某一個瞬間」在個簽,

就再沒登入過那個帳號。

.

.

“People write because no one listens.”

我曾因為對社交軟件上一貫的冠冕堂皇嗤鼻,

便常在朋友圈裡抒發自己的所思所想,并以坦誠為傲。

但到後來我才發現,哪怕文字已經替我嘶聲力竭,

Nobody Even Cares.

.

又或者說,真正關心我的人,

本就無需透過公開的文字來關切。

於是我試圖埋葬那些過往——

再沒有百分百的坦誠,

只將想展現的部分示人。

.

在往後很長一段時間裡,

我把那段日子的真心和善感歸咎於「太得空」,

而對於文字,也再沒有提筆日更的勇氣……

分不清是因為怕自己又再回到那段時光,

那段全身毛細孔都在感受生活的輕狂歲月——盡是憂愁和感傷;

還是純粹因為想「浪漫」地把話都留在歌裡,

實則在逃避、妄想在瑣碎日常中的感受遁形。

這其實很致命。

不只是創作量下跌,

即便在寫詞時也下意識地蜻蜓點水,

鮮少再刁鑽地措辭,

生怕先賜給自己溫柔的一刀。

.

也許這就是創作人一生的功課吧。

透過各種形式,將感受訴諸世界後,

幸運的,尋得知音共振;

然而多數只有空谷殘響,和嘴邊的餘溫。

可那又如何?

為何總把視角放在那些「關心抑或不關心我」的人身上呢?

那是我的歌、我的文字、我的感受!

我怎麼就總忽略了我自己呢?

.

高三的最後一篇課堂作文,

我在結尾處落筆「往後再不寫作文,我寫文章。」

慚愧,當時為的只是一個淋漓的結尾,

現在想起,那又何嘗不是潛意識裡的信誓旦旦?

.

嗯,我會重新愛上文字,

就像我一直努力熱愛生活一樣。

或者說……也許我骨子裡,

本就掖藏著那個會寫出「浮生幾許愁,明白都徒勞無功」的少年……

只是我一時竟也忘了,那首極度真心且坦誠的歌曲盡頭,

是「浮生幾許愁,只願和自己相守」。

舊微信裡的真心而破碎的過往徹底沒了,

但他也回來了。

.